把 Reader 當社群媒體

4 min read

# sharing

週一跟朋友聊到 Reader,想來分享一下 🤟 我是從 2022 年 12 月開始訂閱 @ReadwiseReader,這是一個稍後閱讀工具,可以先存下內容,並在有餘裕時進行閱讀。

中間我曾刪除所有儲存的內容、也曾把手頭上所有 pdf 匯入過、也有放置幾個月,是近一季才掌握到使用節奏。

剛開始使用 Reader 時,我將其定位為「資源管理暨閱讀器」,並嘗試將所有既有資訊管道匯入 ……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,我都沒有好好的在 Reader 上看那些資源 🫠

當時心裡很衝突,一邊能感受到 Reader 設計的潛力,但行為上卻沒有更好的閱讀,一度很掙扎於是不是自己太怠惰。

後來觀察自己的真實使用情境,其實大多發生在:「不想滑社群媒體時的替代品。」而不是認真閱讀,才發現對我而言 Reader 的用途其實是打發零碎的無聊時間。

於是開始把確定不適合零碎時間閱讀的長篇 pdf 從 Reader 中移除,並重新設定篩選器讓分類更接近像是社群媒體演算法的判定方式 。

加上今年的改版可以自定義 Summarize Prompt,可以中文列點摘要。 現在 Reader 替代了我社群媒體的用途。每天早上起床先開一下 Reader 或手機滑看 feeds 內有哪些新進內容並做分類:

  • Inbox (Shift + E):想看
  • Archive (E):不想看,但會想備參
  • Delete (D):不想看也不想留

有零碎時間時就滑 Inbox 看文,參考音遊跟社群媒體,將 views 分為:

  • Miss:看不到一半就封存 (in:archive AND progress__lte:50)
  • Good:至少看了一半以上封存 (in:archive AND progress__gt:50)
  • Great:有重點 (has:highlights)
  • Perfect:有印象深刻到加個 favorite tag (has:tags)

reader-usage

上述基於使用行為的分類方式,也讓我意外發現 Andy Matuschak 提到過的 inbox 特質之一:

You’ll trust an inbox system which ends up dropping 90% of items if the other 10% were the only ones you really cared about.

我得到了一個屬於我的可信任、真正想認真閱讀的 inbox。

Reader 這一季的經驗也呼應最近看 Slava Akhmechet 寫到很喜歡的一句話:

How are you supposed to get excited about anything if you're never bored ?

啟發我重新思考怎麼打造我的無聊,在 Reader 後,開始去體會 @Readwise 在 highlights review 上的娛樂新價值。

最後,剛好 Reader 幾天前發佈 Public Beta Update #9,展示了在電子閱讀器的改善:

ref: https://readwise.io/reader/update-july2024

希望能透過這篇推文拋磚引玉,想問問看有沒有使用電子閱讀器看 Reader 的推友經驗分享,作為入手新的開放式電子閱讀器參考 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