勇氣即興:即興基礎心得
12 min read
今年初在 推友 K 先生 的推薦下,報名了 勇氣即興的即興表演課程嘗試跨一大步到恐慌圈,並靠著即興學到的種種在獨旅中嘗試了一段時間,如今想趁著實踐後,回顧一下在即興課程中學到的內容。
為什麼嘗試即興
社恐 os:『這樣對方應該會很煩吧?這樣說話真的可以嗎?我剛剛是不是說錯話了?幹好後悔剛剛這樣說!拜託你不要這樣跟對方講真的 OK 嗎!?我再看一下好了!等等我要再修正一下!』
我的生活日常是:事事沙盤推演、憂愁於尚未發生的多重宇宙,小至對話中的一通想像,大至產品的完整規劃。這些推測習慣讓我能規劃未來,卻在另一頭演變成一種無法活在當下、害怕冒險的心態。
害怕冒險是一種隱蔽的停滯,你還是會在安逸之中進步,舒適圈還是會擴大。但圈成一種扭曲,像有一點壓進球裡,極為分明地說:「這就是你最痛的地方。」而要越線的最好方法,就是找一個很顯而易見越線的事情來嘗試,例如:如果我不能有所準備?也難以預期?又不是我個人的事呢?
簡言之,如果連這麼極端的狀況都可以越線了,那這條線也就不復存在了。
勇氣即興 - 基礎簡介
於是在知道這門課後,想了下我所知的即興:我知道的即興是爵士樂中的 Solo 片段,表演者會在表演過程中,有一段當下、並非事先說好的表演橋段,臨場反應表演出來,理想中,會呈現樂手最真實、當下的自己,也難以復刻。
而劇場的領域中,也有即興劇的表演形式,指的是在舞台上未定義好劇本的表演方式。形式多元,可以是像 Netflix 即興雙才中,演員在開演前透過詢問台下觀眾一個生命經驗開始,並就著此經驗開始臨場演出,並長達 1 小時。也有像是我很喜歡看的一個漫才團體 達康.com 互動環節,抽觀眾寫好的紙條,並要透過臨場表演來達成特定目標,短至 5-10 分鐘。
我參加的勇氣即興 - 即興劇基礎,是即興劇演出的前置,探索何謂即興與即興的基礎心態,還未實際有完整的演出 1,而是將即興的特徵分解、藉此學習即興的課程。
課程裡會有很多遊戲環節,建立你在即興活動中的安全感,來讓你體驗即興中的先行動與丟接,同時也涉及到不同表現方式的開發,例如:語言、肢體、聲音等等。很多時候旁觀起來像是在玩耍,但體感上,是個滿燒腦也要倒空自己的過程。
更直接的一個舉例,例如:過程中有個火星詩人的練習,是要由一個人透過火星語講出詩詞的情緒跟動作,另一個人逐句翻譯成中文
A: 「%^@%#^!#」(火星話) B: 「天上天下、只有你。」
因為題目不會事先知道,所以在知道題目後,需要透過聲音跟肢體盡可能即興出某種情緒,並讓夥伴銜接,銜接後再接著即興下一句。會需要能接住同伴的表現同時,推進劇情讓同伴可以接著演出。而就在這樣的電光石火中,會打磨出不同的韌性。
信仰真實的自己
Yes, and 這是即興中一個重要觀念。講得是在即興裡,需要接受對方的想法(Yes)並接續推動劇情的發展(and),有趣的是,每個人都會有自己 yes 與 and 的偏好習慣,舉一些極端例子:
「今天天氣真好。」 「有馬跑過來耶!」(有 and 沒有 yes)
又或者:
「今天天氣真好。」 「天氣真的超好的。」(有 Yes 沒有 and)
對我來說,要 Yes 各種點子、觀察對方提供的線索,並順水推舟的 and 一點劇情是我最習慣的模式。但在某次上課裡發現,這樣是不夠的,這還是原本的自己,讓我開始思考中間的阻礙是什麼並更激進的練習去 and。
我原以為是對未知的恐懼,但可能更多的是對真實自己的無法接受。
在即興的當下,自己的第一個想法,這些都是最真實的自己,因為你無法準備,當下的全部就真的是你的全部了。這得有一種信仰,相信即便你可能會以真實的自己心碎,但還是鼓起勇氣選擇交出,以達到共同目標。
也讓我發現,只要我還相信真誠的價值,亦即,人與人要以真實的自己來建立關係,因為這是真正的被愛與去愛 2。也許就會持續像 Trillion Game 說的:「因為想跟對方做好朋友。人與人之間,覺得害怕就最好。」
玩耍與安全感
在課程初期,我非常震撼許多大企業花了多少成本在建立有心理安全感的環境,但課程卻在 3 小時內透過玩耍就能創造出安全的感受。
在即興中為了能即時的給予彼此協助、甚至勇於先行動,在電光石火之間展現真實的自己,故在課程中怎麼建立對即興的安全感就變得非常關鍵。像是前述讓夥伴發光,或者在每次課程開頭時,在快速自我介紹裡更雞婆的提供協助,甚至一些呼應彼此的小習慣,環環相扣的創造讓大家能即興的現場。
詳細關於即興中的玩耍,怎麼建立安全感,在另一篇 如何支持所愛的人? 文中有大量討論在此篇不再贅述。但特別感謝教練晏瑜在課程中打造出讓大家能細膩察覺彼此,並交出自己真實想法的環境,才得以在即興中感受到這麼多內心。
同行的夥伴
在一次即興的練習裡,我們練習了「讓夥伴發光」的概念。即在即興的當下,嘗試從怎麼銜接夥伴的表演,並讓夥伴能有更多表現的角度去思考。例如,一個接龍中,可以想怎麼讓前面夥伴的點子更加有趣來繼續接龍。
對大多數人來說,讓夥伴發光可以帶來更多想法,於我則相反。在思考這個概念後,我反而變得更躊躇且更難提出新的點子。
對有些人來說讓夥伴發光很重要,但對你來說,你可以更自我一點。
在教練 1 on 1 時,我意識到夥伴兩個字對我來說的與眾不同。
夥伴帶給我的責任感,塌陷了即興間隙的可能性,我開始否認大多數第一瞬間的想法。這才讓我意識到讓夥伴發光並不是責任,我們還是各自自私地向相同目的,而恰巧同行,讓夥伴發光並不是為了讓夥伴更好,而是讓共同目標更好。
這讓我反思了之前工作的經驗,因為太在乎團隊成員,而忽視了平衡,而我在即興中意識到了這一問題的根源。
小結
有趣的是,在即興中獲得的種種,不僅僅只是表演,在生活中也可以持續運用。
最近一段剛結束的旅行裡,做了一個陌生人挑戰,每次跟陌生人講話的時候我都想像我在即興。雖然我依舊害怕與陌生人交流、時不時也會顧及太多對方的想法。但還是順利完成了一個多月盡可能每天都要跟陌生人交流的目標,如今反而享受這有點害怕的狀態。
謝謝即興,讓我生活中有更多魔法發生的可能性 🙏
本文感謝 Parker, 翰元 與 雅瑄 閱讀初稿與建議。也感謝大家的閱讀 🙏 如果文章中有任何需要修訂或喜歡的地方,歡迎都可以留言告訴我。
參考資料
Footnotes
-
截至 2025 年,勇氣即興的課程規劃結構是即興基礎 → 短篇一 → 短篇二或長篇一。正式開始完整的即興表演是從短篇一開始。 ↩
-
呼應對 《The Art of Loving》 裡的觀點。 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