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eforge - The Growth Series 課程心得
今年年初,我轉換跑道接下了從軟體工程師轉為產品經理的任務。
在一個大家都很年輕、公司也很年輕的新創公司,沒有人做過產品經理、也沒有人跟全職產品經理共事過的環境下,為了不要成為昔日共事工程師們的鬼故事 QQ
我一直瘋狂的尋求各種產品經理資源、打擾各個前輩諮詢,希望盡快瞭解怎麼做好這份工作。
而就在某一天依舊焦慮的我看到一個知名 PM - Lenny 的電子報寫著:
Q: What are the best PM courses out there?
wow 這也太標題殺了吧,接著內文就是各種對 Reforge 的推廣,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這個課程平台。
Reforge 是什麼
關於 Reforge 無論中英文資料都意外的少,除 Lenny 在電子報大力推薦與 Reddit 上一些討論,其餘都是少少一句提到過這個平台。加上平台本身需要先審核才能註冊成功,這一切讓 Reforge 變得非常神秘。
不過 Reforge 其實就是一個專門做產品管理、成長、策略主題的線上教育平台,類似於台灣的商業思維學院。其中 Reforge 的講師群經歷非常顯赫,無論課程或內容作者多來自國外知名公司,像是: Airbnb, HubSpot, Zillow 等等,包含創辦人自己都是。
在 Reforge,提供了兩種課程形式:分別是 Course 預錄課程跟 Live Cohort 同步授課。另外他們近期也推出了 Artifact 可以看到大家分享工作中的文件產出。
其中課程的收費採年費會員制,以台灣物價水平來說:超・級・貴,換算為台幣約 6 萬多。當你付費成為年費會員後,可以觀看平台上所有課程並參加兩場 Live Cohort;也就是說,如果希望來年也能持續觀看,就得繼續繳付年費。
但高昂的收費有明顯高出一階的課程品質,他們的代表課程「之一」:The Growth Series,108 小時的內容、落地的模版與大量的業師補充教材,介紹了 Reforge 歸納出來的產品增長架構以及怎麼做到產品增長,而這只是其中一門課程,也是我今天要分享的課程。
Reforge 的優點
當初會選擇加入付費會員,是因為在眾多產品經理相關課程中,它是課程內容最接近自己現在、立刻、當下工作上要解決的問題。而學習過程中,我也只有使用 Artifact 看看別人的文件,跟觀看預錄課程學習,還沒有參與過 Live Cohort,可能未來也不會參與,頂多看影片備份。
在上課的過程中,我發現了幾個 Reforge 我特別喜歡的部分:
- Reforge 每一個系列課程編排中不會有太多講師:這避免了有時因為穿插講師,導致前後章節論述對不起來的煩惱,也讓我更容易入門。
- Reforge 的課程架構非常清晰:由小至大,每一段開始都會前情提要、解釋該段在架構中的定位、最終搭配業師補充跟回顧,讓我非常清楚自己在學習解決的,是什麼架構下、什麼環節的問題。
- Reforge 每一堂課都有逐字稿跟簡報截圖:這真的省下超級多時間在學習,除了第一次有開影片確認真的跟逐字稿相同,後來都是螢幕一半開著逐字稿 + 沉浸式翻譯,右邊開著筆記軟體記筆記。
總有一些不喜歡的地方
上面分享完了優點,Reforge 也有一些困擾我的缺點,Reforge 眾多課程之間定位不夠明確,例如:The Growth Series 中也有提到許多 Retention 的議題,但平台本身也有一門獨立的課程叫做:Retention + Engagement,原先期待這門獨立課程會再更加深入挖掘這個題目,就如同他們 Slack 討論區創辦人回復的:
For R+E and Monetization they're both very deep dives into BOTH of those topics. If you really want to level up in each area (for example, if you were re-pricing a product or thinking through pricing strategy, etc.) it would be an incredible learning opportunity. If you don't see that on the near-term horizon (meaning you won't be able to apply the lessons quickly) then I'd recommend taking a different course at first.
但略看了一輪,發現有滿多內容重複,也不容易迅速找出哪一些是更深入的內容。
The Growth Series
The Growth Series 是 Reforge 最多人推薦的課程,考慮到不知為何線上筆記這麼少,不確定是不是有什麼潛規則 🤔,保險起見就引述他們的部落格內容來簡介這一門課程。
這門課主要在講解的是這一篇文章中提到的成長架構,依循著這個架構,你可以逐步落地打造一個成長中的產品。
在 Reforge 歸納的架構中,成長有三個核心要素 - Retention + Engagement, Acquisition & Monetization:
- 課程會先講解怎麼從產品問題去定義 Retention + Engagement,並說明可以怎麼測量,更進一步拆解出能創造留存的要素,提供相關的改善策略。
- 接著講解什麼是 Acquisition Loop 以及常見策略,並討論怎麼測量與優化。
- 最後討論 Monetization 以及說明怎麼從這三個視角同時去思考產品問題。
當瞭解產品成長的核心要素後,進一步需要透過歸納產品成長模型、瞭解使用者心理及實驗手法,來落實這些關鍵要素的設計:
- 首先需要理解,如何透過不同層次的成長模型來描述目前的產品是怎麼成長,並將模型中的環節拆解出來。
- 接著透過學習使用者心理,來理解為什麼這些增長手法有效?並透過一些產品心理架構來分析產品,得到產品洞見。
- 最後藉由學習實驗來調整自己的偏見,搭配使用者心理解讀結果,以打造更好的產品,並回饋到成長模型之中。
雖然上述文章中的模型圖沒有提到,但課程裡其實補充了更多產品壁壘或平台模式要注意的細節,也有許多業師的案例分享。但這些補充教材的部分還沒有消化完全,就暫且先不分享這部分的心得。
當然,除了理論上的內容,The Growth Series 作為職業訓練課程,免不了要討論實際落地在工作中的體驗:
- 作為練習,有嘗試約略照著模版去順過一次自家產品,有一些現實考量模版沒辦法 100% 去理解或運用,但可以讓我思考產品的角度不那麼破碎。
- 另外還有很常運用的情境是:遇到產品問題定義不太清楚?問題不知道怎麼拆解?規劃時要顧慮的面向非常混亂?這時我都會去看一下課程筆記,往往都能得到一些啟發跟釐清思緒。
這一門課程的我是什麼狀態的我
那這門課適合什麼樣的人?基於我自己也不是很有經驗的工作者,討論這門課適合什麼樣的人感覺有些彆扭。 但評估這半年的自己,學以致用可能有很多公司團隊因素跟幸運成分在裡面,所以就單純分享我覺得自己目前有哪些狀態,讓這次的學習體驗變得更佳順暢:
- 上手新角色是這半年人生最高優先序的事、有很多時間可以投入。
- UX ⇒ Dev ⇒ PM 的背景、在原團隊開發者的角色與很棒的伙伴,讓我沒有遇到太多溝通問題、也可以順利落實增長上的想法。
- 感謝新創的彈性與公司給我很大的空間,只要邏輯合理、規劃充分提案給老闆並進行討論、協調好跨部門協作,就有很大決策空間可以嘗試。
- 產品在 1 ⇒ 10 的發展階段,規模化下的營運跟產品成長是目前團隊第一要務。
- 數據操作上有一些些技術背景可以讓我迅速驗證,也能迅速上手工具,算是補足課程比較少工具教學這一點。
上面這幾點讓我在學習課程時的體驗是非常良好,也有很強的回饋感跟成就感。
在 The Growth Series 之後
Reforge 課程讓目前的我用最快的方式,初步建立一套經營產品的知識架構,大大的幫助我度過轉換跑道第二季的徬徨期。
在這門課程之後,先列出了所有有興趣的課程,並規劃了一個學習順序:
- The Growth Series
- Scaling Product Delivery
- Data for Product Managers
- Product Strategy
- Advanced Growth Strategy
- Finding Product Market Fit
- Engineering Management
- Product Leadership
- Experimentation + Testing
- Retention + Engagement
- Monetization + Pricing
- Product Marketing
- Growth Marketing
- Brand Marketing
- Marketing Strategy
如果還在猶豫要不要上這堂課,希望這一篇心得可以提供一些參考!若對於文章有任何問題,或上述列表有特別推或不推的課程,也歡迎在 Twitter 上 PM 我 ~ 我都會盡快回覆的,非常感謝 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