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1 軟硬體工作環境
June 5, 2021#review
文章目錄
由於最近看到平常追蹤的部落格內大家分享 WFH 的工作環境,加上近期一些機會分享自己使用的工具,於是來寫一篇比較詳細的文章介紹一下自己的工作環境,也希望拋磚引玉可以藉此交流更多好用的其他工具。
軟體篇
由於自身背景不排斥可以自架服務跟串接 API,所以在選擇軟體上,以資料能容易轉移、軟體執行效能及價格作為主要考量:
- 日常 Log 與筆記:在 nvALT 做筆記或紀錄,搭配 TimeMator 做為時間紀錄資料,最後配合簡單的上傳腳本彙整資料上傳到 Github。
- 寫作:草稿在 nvALT,實際寫作在 Notion Web 搭配 uPic (AWS s3) 做圖床上傳,最後發布在 Gatsby (Netlify) 12
- 財務管理:平時記帳在 Moze 搭配 Splitwise 與室友分帳,日常購物的攤提跟更新時間則記錄在 Airtable,股票與其他金融商品則是使用原先搭配的 APP。
- 檔案管理:Dropbox 桌面同步資料及備份。
- 參考資料:透過 Eagle Extension 跟 Eagle 備份在 Transcend 記憶卡上,定期使用 Dropbox 同步。
- 時間管理:個人工作 Google Calendar 搭配 Google Tasks,並使用 Just Focus 設置專注時間,專案上則習慣使用 Atlassian 系列工具。
另外以下則是在工作上選擇使用的工具:
- 視覺:Adobe Creative Cloud, Rhino + Grasshopper, C4D
- UI/UX : UI 使用 Figma,而 Framer 則是用來處理高互動的 Prototype。
- Podcast:平常用 Audition 做音檔編輯,後續使用 ffmpeg 壓成影片並透過 Youtube API 上傳。
- 文件:流程圖跟 Wireframe 透過 Whimsical 來製作,而 Brain Storming 則是透過 Miro 來協作,另外一些說明用的截圖或短錄影則是透過 Snipaste 跟 Giphy Capture,長錄影則是 OBS。
- 其他:瀏覽器 Sidekick;螢幕分割工具 Magnet;硬碟清理工具 Daisy Disk ......
硬體篇
由於現在 WFH 加上在外租屋,工具上以輕便跟簡潔為主。
工作
個人習慣雙螢幕 Macbook Pro 13' + Dell 24' P2419H 加上另外買的筆電支架頸大師,墊高筆電來進行開發,椅子則是原先租屋處附的椅子與 Future Lab 的靠腰墊。
另外若是有設計需求會在搭配 Logitech M331 滑鼠使用,外出則是 Able Carry The Daily XPAC 的電腦包,即便是三天兩夜的外宿需求也綽綽有餘。
而聲音部分平時習慣開著喇叭 BOSE Sound T
後記
以上就是目前的工作環境分享,以上滿多工具或流程可能過一陣子又有更好用的工具都會有調整,所以沒有意外這應該是一篇會一直更新的文章,而更新的考量跟評比也會附註在這篇文章之中。
如果有更好用的相關工具也歡迎大家留言分享給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