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I 使用進展
5 min read
體驗到 AI 融入工作的真實感!
AI 推出兩年,好長一段時間都沒感受到 AI 大幅提升生產力瞬間 😭 快成 AI 原始人。
但這半年搭配產品工作使用 @cursor_ai 終於體會到 AI 實感,於是想寫篇推文記錄下這個階段~
過去的 AI 使用,停留在拿 OpenAI, Claude token 處理翻譯、逐字稿,或在 Reader、Heptabase 中用 AI 輔助閱讀文本。
而加入 Cursor 彙整,開始省下下列問題 8 成時間:
- 資料視覺化 & POC
- 流程自動化
- 個人生產力工具開發
- 查找閱讀大量檔案
- 交叉模型發想改善簡短文案或訊息
- 資料視覺化
雖然公司有儀表工具,但搭配不同的報告,還是會有很多工具不支援也不想浪費工程師時間開發的一次性圖表。
這時請 Cursor 開發,並定義好資料格式與圖表對應關係,並預留 input 貼入資料,可以迅速完成一個互動資料視覺化放入報告。
- 自動化腳本
小至怎麼寫 Excel 公式大至協作流程自動化,也很適合 Cursor 代操。
例如:想串專案管理工具 Linear 跟 AirTable 來做月曆視圖方便行銷查閱,但串接服務 Zapier 很貴,最後決定直接請 Cursor 寫一個同步腳本。
btw 後來發現有自部署的 Zapier 替代 n8n:
https://raymondhouch.com/lifehacker/digital-workflow/n8n-deploy-guide/
- Chrome 插件
曾發生找不到不需登入、又簡單、能安心使用的心儀生產力插件。
例如:過去愛用的網站阻擋插件 - Just Focus,因不明原因在 Arc 上突然不能使用,試了許多插件都需要註冊,於是改讓 Cursor 來開發超陽春版。
也可以參考 Peter Yang 的開發心得: https://creatoreconomy.so/p/cursor-ai-from-idea-to-app-in-15-minutes
- 客製化開源工具
Github 上有很多開源程式可以解決工作痛點:可能是一段爬蟲、自部屬 SaaS,但因個人需求,需要微調部分功能。可以透過 Cursor 來閱讀程式碼,省下理解檔案架構的時間。
例如:請幫我找到爬蟲專案中,輸入帳號密碼後,點擊登入的段落。
呼應 TonyQ 所描述的使用情境:
我已經很確定我想幹嘛,我也很知道我想幹嘛,然後範圍限定在1-2個擋案以內。
對於不在一線開發現場一段時間的我來說,Cursor 尤其能省下上述情境很多時間。
這也是自我驗證規格定義能力的時候 XD 寫下的規格 AI 生成程式碼一次成功會非常有成就感 🥳
一點點使用心得 🤏
以能稍微閱讀跟修改程式碼尤佳,但即便不熟悉,仍可以透過下列方法來提升命中率,例如:
- 清楚指定變數的資料格式,包含欄位跟資料用途。
- 將會持續調整的參數開成變數,例如:顏色、比例。
- 指定熟悉的套件方便理解跟修改。
- 避免從資料處理到顯示一次性生成完成。
除了開發之外,如果使用量不大又不想訂很多 AI 垂直工具,Cursor 也能純作 ChatGPT, Claude 的補充:
- 發想非常短的產品文案 e.g. 文案標題、標籤。
- 清除訊息信件中的冗言贅字。
- 整理文字格式 e.g. 將有序資料轉 csv
上述零碎工作可以在 Cursor Chat 中交叉不同模型使用。
下一步 AI 使用目標
- 彙整過去產品資料在 Cursor 中,達到近 Claude Project 的效果。
- 不限於 Cursor,期許自己能有效運用 AI 刺激想法、學習新領域,而非僅是指示。
也很期待下週悠識 AI/UX 的實務研討分享,如果有新想法再更新回原推 ʕ •ᴥ•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