買了 CGM 連續血糖偵測儀
4 min read
誠如上則推文的 2024 回顧提到,最近體脂卻開始回升,但找不出原因,於是動起歪腦筋想靠數據力量來釐清(更多原因是想試試看這個酷東西)
CGM 連續血糖儀是偵測皮下組織液的小機器,可以透過安裝在皮膚上並藍牙配對裝置回傳血糖數據。
目前最常見牌子是亞培跟瑞特,在醫療用品店都可以直接購買。
週期大同小異約 10-14 天,差別在亞培是一次性機器;瑞特則是有一個基座可以置換拋棄式的部分。所以若論長期使用價,瑞特會略便宜於亞培。
因為這次是以檢測目前的飲食習慣為目標,所以更在乎便利性。
ref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ak3gb1QJb4&t=1000s
亞培需要開 app NFC 掃描才能立即看到血糖確實麻煩,而且也真的常常掃不到,但還是看得到統計圖。但瑞特校正需要另外刺手指的血糖儀,所以最後還是選了亞培。
安裝時有點心理門檻,我算可以看著針頭抽血的類型,但實際看到一根針要自己戳還是滿忐忑不安(但真的不會痛)。
測量過程中驗證跟推翻了很多想法:
- 飲食順序跟飯後輕運動真的可以顯著改善突波。
- 很多食物的影響程度也跟我原本猜測的不同 e.g. 連超小碗魯肉飯都會造成突波。
- 更瞭解身體發生什麼事 e.g. 飯後心悸、飯後 2 小時超餓,對照數據看都是有發生血糖突波,或突波瞬間壓低的過程。
過程中也會不太想面對現實:
像是憂鬱時叫了一頓宵夜後就不太想掃描(但因為我把血糖區間設定得很窄,還是收到了通知)。看來雖然列了很多食物黑名單,但我可能更需要不透過黑名單的療癒方式。
不過如果想讓家人穿戴的人,可能要注意是否有意願關注很重要。
而實際看了數據,體脂回升的原因很單純:其實就是吃了很多碳水不夠低的食物而已 🫠
我現在吃紅油炒手已經不能再瞎猜:「這個皮那麼薄,才不會造成血糖突波」了。
以上簡單分享這個小機器,附圖是當初發(腦)想(補)使用 CGM 的過程 whiteboard,很有趣的一次體驗 XD